2009年10月25日 星期日

寧靜而冷冽佐基頓克萊曼之巴哈無伴奏小提琴

「寧靜而冷冽」是小四出的配方豆考題。
拖了一個禮拜,才拿了Jerry幫我烘的改版「寧靜而冷冽」。沖煮完畢,忽而想到要在一杯溫熱的咖啡裡,喝到寧靜、冷冽之感,著實困難。如果有的話,那大概是一種對號入座的心態了。可惜手邊道具不足,無法製成冰咖啡試試。

青草味、木頭味、瓜甜
喉韻帶薄荷涼
舌面微刺

清爽安靜,雖非寧靜冷冽,仍是一杯好咖啡。

為了配合「寧靜而冷冽」的主題,一邊喝咖啡,一邊播放基頓克萊曼之巴哈無伴奏小提琴,這使得本文標題,像是一道華麗的(卻不實在)偽法國菜。

***

常常有朋友問我,兩個問題:
1.我都喝不出來,怎麼辦?
2.我都沖不好,怎麼辦?

問題1的朋友,常常在自己的味覺上感到氣餒並打轉著;問題2的朋友,常常在沖煮道具與沖煮技術上感到需要有所長進。偏偏我遇到的這些朋友,需要的是,「倒過來」的思維,也可以說兩者都「缺乏全盤的考慮」。問題1的朋友,經常是沖煮道具與沖煮技術上出現了問題,有時候是自己的,有時候是店家的;問題2的朋友,卻經常是味蕾的不敏感,這可能來自於目前身體狀態、或是先天味覺敏感度。

好玩的是,他們通常無法「對症下藥」,經常以為自己就是「某方面」的問題,而努力鑽研或是不努力鑽研而總是抱怨。共通點是,因為自己「原有的害怕」,害怕自己「比別人差」、害怕自己「被別人批評」,於是就繼續地躲在自己的殼裡面,用自以為的假設,不斷驗證,這當然總是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,更顯得「自己有那麼糟糕」。

例如說,覺得自己沖不好的人,便努力地在沖煮/烘焙技術上想要獲得改善,但是無論怎麼花錢換器材或是換手法,問題其實在於,根本喝不出某種調性。當內在無法偵測某種特定調性時,再怎麼改善外在的器物,也無從得知,「自己到底進步了沒有?」,於是繼續地待在一種「我都沖不好」的挫折裡,越發地不敢向別人學習。反之,覺得自己喝不出來的人,也是如此的過程。

通常,他們對於自己的問題,都已經是一套頭頭是道的說法。稍不注意,便有可能按著他們的假設,陪著他們胡亂繞著。若不是有什麼契機,就很難去發現,「問題根本不在這裡!!」

***

這好比,心理治療的過程。在治療的過程裡,常常一不小心,治療師就會被能言善道的個案東拖西跑的,疲於奔命卻毫無進展。越是僵化的個案,其思考系統越是牢不可破,越有可能讓彼此陷入其中,兜轉不出,人際衝突亦是如此。
但是一般的人際關係裡,實在不需要經常地如此細膩地對待,太累。兩個人的關係,並不是治療過程,而是一種協調過程。Jamie推薦江國香織的《深夜老婆洗衣精》,可簡單為例。

***

幾年下來,我發現一個人怎麼對待他的咖啡道,其實正反應了他的人生態度。
因此我提出一種治療取向,稱為咖啡心理治療 Coffee psychological therapy(CPT)(這是胡鬧。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